很多商票(商业承兑汇票)不能贴现,核心原因在于它们缺乏“信用背书”和“市场认可度”。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理解:
一、信用差:出票企业资质不够,银行和机构不愿接票
商票是企业自己承诺付款的票据,没有银行担保,其信用风险完全取决于出票企业的资信水平。很多商票承兑人资质一般,甚至存在逾期、暴雷历史,导致市场主体(银行、财务公司、票据中介)不敢或不能接受贴现。
特别是以下情况,商票很难贴现:
出票企业不是“白名单”核心企业;
企业负债高、经营异常或信用评级较低;
企业曾有商票逾期、毁票、协商延期记录。
二、市场弱:流动性差,贴现机构怕“接不出去”
商票不像银行承兑汇票那样有成熟的转贴现市场和二级流通机制。即便贴现出去,贴票机构也担心后续找不到下家承接,或者最终无法兑付,缺乏退出机制。
因此,除非承兑人是像比亚迪、中车、华为、三一重工这类极具影响力的大企业,否则商票基本只能“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内部消化”。
三、风控严:银行不收、平台谨慎、监管趋紧
银行通常只贴收“银承”,对商票的态度极其谨慎,尤其是村镇银行、信用社类出票主体基本被“贴现黑名单”。而正规的票据平台,如票交所系统之外的“应收账款电子凭证”平台(如云信、通宝、赢链),也会要求买方企业资质在一定级别之上。
此外,监管加强了对“空转票据”“虚假贸易背景”行为的查处,进一步收紧了商票贴现通道。
结语:要贴现,先看谁承兑。不是商票本身不能贴现,而是承兑人太重要。若是强主体,商票不仅能贴现,利率还不低;若是一般企业,可能根本没人接。
股票配资方案,炒股使用杠杆,线上股票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